蒙古国生态环境风险考察和学术交流顺利开展

文章来源 :

2019-07-11 15:51

2019年6月12日-22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蒙俄经济走廊交通及管线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课题组,与蒙古科学院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共同组成中蒙俄联合科学考察队,对蒙古国中部及西北部经济走廊沿线区域进行了联合科学考察。科考队由课题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与蒙古科学院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D.Battogtokh所长任首席科学家,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生宇研究员、地理资源所李泽红副研究员任中方队长和副队长,蒙古科学院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经济地理室M.Altanbagana主任、冻土研究室A.Dashtseren主任、对外合作办公室Ts.Bolormaa主任分别任蒙方队长和副队长,40余位科研人员参加了考察。

6月13-14日,应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文教与科技部、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邀请,科考队参加了第二届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大会。董锁成研究员作了题为“Research on the Eco-Environmental Risks in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and Gre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Mode”报告,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生态风险加大,三方共建绿色经济走廊的建议,受到与会者高度认同。李生宇研究员主持了“经济走廊与一体化”分会,并在“环境创新与技术”分会场做了学术报告,报告以塔里木河尾闾湖台特玛湖干涸湖盆区为例,介绍了近年来沙漠研究团队在强风沙-高盐碱地区开展的公路防沙技术试验与示范工作,向与会代表分享了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公路防沙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来自中国、蒙古、俄罗斯、日本、德国、韩国、加拿大、印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为表彰对蒙古国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蒙古科学院向董锁成研究员颁发了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荣誉证书。地理资源所郑吉博士生获得大会唯一的优秀论文报告奖。

6月15-22日,考察队针对乌兰巴托东西部地区的防护林带建设、土地荒漠化、冻土退化等方面开展了野外考察。科考队沿蒙古国中西部图拉河、鄂尔浑河、色楞格河等主要河流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交通干线,对主要城镇化地区、典型草原区、荒漠化地带及冻土地带等进行了联合科学考察。对蒙古科学院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的哈拉和林荒漠化站、古尔班布拉格生态站、达尔汗生态站、纳来哈冻土站及宗莫德荒漠化站进行考察。考察区包括乌兰巴托都市区、中央省、前杭爱省、后杭爱省、布尔干省、库苏古尔省、鄂尔浑省、色楞格省、达尔汗乌拉省等9个省级行政区,总行程2500多公里。

通过部门走访、入户调查、实地踏勘和无人机现场调查等方式,科考队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源环境信息和现场作业数据;董锁成研究员代表地理资源所和项目组与蒙古科学院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日本国立环境研究院等四大地理环境研究机构就联合建立蒙古国沙漠化和冻土监测治理野外实验站等签署合作研究协议,并就蒙古国科学考察与中蒙俄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接受蒙古国家电视台采访。

考察发现,近二十多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驱动的干旱化和水资源短缺趋势是蒙古高原可持续发展最大的自然制约因素,人口和牲畜数量增加、矿山开发、快速城镇化和牧民春夏秋冬营地建设等是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文驱动力。在两者共同驱动下,蒙古国境内沿中蒙俄经济走廊铁路、公路沿线地区、河流两侧、湖泊周围地区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和冻土消融等问题突出,沙漠化、沙尘暴和冻土灾害等生态环境风险趋于加剧态势。就在此次考察途中,考察队还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心城市达尔罕市西北区域,遭遇了沙尘暴,原本晴空万里,刹那间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沙尘飞扬,持续二十多分钟,随后天空下起了阵雨;在乌兰巴托市遭遇特大暴雨极端天气,造成道路损毁,城市交通瘫痪,致使考察队不得不临时改变考察方案。因此,面对蒙古国生态环境风险加剧的态势,亟待加强中蒙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建设绿色经济走廊。

蒙古高原是东北亚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关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我国生态安全,甚至东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复杂地域系统和生命共同体,加强跨国生态环境合作至关重要。加强开展中蒙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应对和防范经济与生态环境风险,加强民心相通,是中蒙科学家的历史使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1.jpg

合作研究签约仪式

2.jpg

草场修复实验站考察  

3.jpg

哈拉和林沙漠化防治试验站考察

4.jpg

冻胀丘和冻融湖考察